【商品名】全可利
【产品名称】波生坦片
【汉语拼音】BoShengTanPian
【成份】波生坦
【性状】本品为橙白色薄膜衣片。
【功能主治】本品用于治疗WHO III期和IV期原发性肺高压病人的肺动脉高压,或者硬皮病引起的肺高压。
【用法用量】
本品初始剂量为1天2次,每次62.5mg,持续4周,随后增加至维持剂量125mg,1天2次,高于1天2次,1次125mg的剂量不会带来足以抵消肝脏损伤风险的益处。可在进食前或后,早、晚服用本品;肾功能受损病人:肾功能受损对本品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很小,不需要做剂量调整;老年人:本品的临床研究没有包括足够的年龄在65岁及大于65岁的病人并测定他们的反应是否与年轻病人相同,通常来说,因为肾和/或心脏功能下降,有伴随疾病、其他药物治疗,尤其有肝功能降低,所以老年病人的剂量应该慎重选择。
【药理作用】
全可利是一种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体,具有对ETa和ETb受体的亲和作用。波生坦可降低肺和全身血管阻力,从而在不增加心率的情况下增加心脏输出量。神经激素内皮素是一种有力的血管收缩素,能够促进纤维化、细胞增生和组织重构。在许多心血管失调疾病,包括肺动脉高压,血浆和组织的内皮素浓度增加,表明内皮素在这些疾病中起病理作用。在肺动脉高压,血浆内皮素浓度与预后不良紧密相关。波生坦是特异性内皮素受体,波生坦与ETa和ETb受体竞争结合,与ETA受体的亲和力比与ETb受体的亲和力稍高。在动物肺动脉高压模型中,长期口服波生坦能减少肺血管阻力、逆转肺血管和右心室肥大,在动物肺纤维化模型中,波生坦能减少胶原沉积。
【不良反应】
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,165名肺动脉高压病人每日接受全可利250mg(n=95)以及500mg(n=70)。对667名肺动脉高压或者其他症状病人进行安慰剂对照和开放研究中,获得全可利的安全性数据,剂量高达给予肺动脉高压推荐剂量的8倍,治疗期为1天到4.1年。在推荐的维持剂量125mgbid,全可利治疗的肺动脉高压病人中发生率超过1%的不良事件如下,不考虑药物因果(安慰剂组n=80例;本药组n=95例)。
所有身体系统至少具有1次不良事件的总病人数在安慰剂组有75例(94%);本药组有90例(95%)。
总不良事件数在安慰剂组有316例;本药组有317例。
1、全身
疲劳:安慰剂组有1例(1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类流感病:本药组有3例(3%)。
流感:安慰剂组有5例(6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昏睡:本药组有2例(2%)。
牙疼:安慰剂组有2例(3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2、心血管系统
心房纤维性颤动:安慰剂组有2例(3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心动过缓:安慰剂组有1例(1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心衰:安慰剂组有4例(5%);本药组有3例(3%)。
胸痛:安慰剂组有5例(6%);本药组有6例(6%)。
水肿:安慰剂组有2例(3%);本药组有4例(4%)。
水肿-下肢:安慰剂组有4例(5%);本药组有8例(8%)。
水肿-外周:安慰剂组有1例(1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发红:安慰剂组有4例(5%);本药组有9例(9%)。
血压过低:安慰剂组有3例(4%);本药组有6例(6%)。
心悸:安慰剂组有1例(1%);本药组有5例(5%)。
肺高压恶化:安慰剂组有16例(20%);本药组有6例(6%)。
昏厥:安慰剂组有7例(9%);本药组有6例(6%)。
3、神经系统
头晕:安慰剂组有13例(16%);本药组有10例(11%)。
头疼:安慰剂组有16例(20%);本药组有20例(21%)。
视觉模糊:安慰剂组有2例(3%);本药组有3例(3%)。
4、胃肠系统
腹痛:安慰剂组有5例(6%);本药组有3例(3%)。
上腹部痛:安慰剂组有1例(1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腹部肿胀:安慰剂组有2例(3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便秘:安慰剂组有3例(4%);本药组有3例(3%)。
腹泻:安慰剂组有6例(8%);本药组有5例(5%)。
口干:安慰剂组有1例(1%);本药组有3例(3%)。
消化不良:本药组有4例(4%)。
肠梗阻:本药组有2例(2%)。
恶心:安慰剂组有11例(14%);本药组有9例(9%)。
直肠出血:本药组有4例(4%)。
呕吐:安慰剂组有6例(8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5、肝功能
肝功能异常:安慰剂组有2例(3%);本药组有4例(4%)。
6、肌肉骨骼
关节痛:安慰剂组有5例(6%);本药组有7例(7%)。
背痛:安慰剂组有4例(5%);本药组有4例(4%)。
肌肉痉挛:安慰剂组有3例(4%);本药组有4例(4%)。
四肢疼痛:安慰剂组有6例(8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7、红细胞
贫血:本药组有2例(2%)。
红细胞压积减少:本药组有2例(2%)。
8、呼吸系统
急性支气管炎:安慰剂组有1例(1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支气管炎:安慰剂组有7例(9%);本药组有7例(7%)。
咳嗽:安慰剂组有8例(10%);本药组有5例(5%)。
呼吸困难:安慰剂组有8例(10%);本药组有4例(4%)。
鼻出血:安慰剂组有5例(6%);本药组有5例(5%)。
咯血:安慰剂组有2例(3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鼻咽炎:安慰剂组有6例(8%);本药组有10例(11%)。
鼻塞:安慰剂组有2例(3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肺炎:安慰剂组有1例(1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窦炎:安慰剂组有4例(5%);本药组有7例(7%)。
呼吸道感染:安慰剂组有4例(5%);本药组有4例(4%)。
下呼吸道感染:安慰剂组有2例(3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上呼吸道感染:安慰剂组有9例(11%);本药组有11例(12%)。
气喘:本药组有2例(2%)。
9、皮肤和附器紊乱
挫伤:安慰剂组有1例(1%);本药组有3例(3%)。
眼刺激:本药组有2例(2%)。
嘴溃疡:本药组有3例(3%)。
瘙痒:本药组有4例(4%)。
皮肤溃疡:本药组有2例(2%)。
10、泌尿系统
膀胱炎:安慰剂组有1例(1%);本药组有2例(2%)。
尿路感染:安慰剂组有4例(5%);本药组有3例(3%)。
在肺动脉高压和其它疾病的全可利安慰剂对照研究中,共677名病人接受全可利治疗,288名病人接受安慰剂治疗,剂量范围为每天100-2000mg,治疗期为4周至6个月,全可利治疗病人中发生率高于1%的不良事件如下,不考虑药物因果(安慰剂组n=288例;本药组n=677例)。
所有身体系统至少具有1次不良事件的总病人数在安慰剂组有220例(76%);本药组有529例(78%)。
总不良事件数在安慰剂组有840例;本药组有1591例。
心衰:安慰剂组有64例(22%);本药组有120例(18%)。
头痛:安慰剂组有37例(13%);本药组有107例(16%)。
头晕:安慰剂组有39例(14%);本药组有80例(12%)。
低血压:安慰剂组有22例(8%);本药组有46例(7%)。
潮红:安慰剂组有5例(2%);本药组有45例(7%)。
肝功能异常:安慰剂组有62例(2%);本药组有40例(6%)。
下肢水肿:安慰剂组有4例(1%);本药组有32例(5%)。
上呼吸道感染:安慰剂组有18例(6%);本药组有32例(5%)。
恶心:安慰剂组有30例(10%);本药组有31例(5%)。
腹泻:安慰剂组有18例(6%);本药组有30例(4%)。
胸痛:安慰剂组有20例(7%);本药组有27例(4%)。
呼吸困难:安慰剂组有14例(5%);本药组有26例(4%)。
咳嗽:安慰剂组有13例(5%);本药组有26例(4%)。
鼻咽炎:安慰剂组有10例(3%);本药组有23例(3%)。
贫血:安慰剂组有3例(1%);本药组有23例(3%)。
昏厥:安慰剂组有12例(4%);本药组有20例(3%)。
流感:安慰剂组有14例(5%);本药组有20例(3%)。
视觉模糊:安慰剂组有7例(2%);本药组有20例(3%)。
支气管炎:安慰剂组有10例(3%);本药组有19例(3%)。
尿路感染:安慰剂组有12例(4%);本药组有18例(3%)。
心悸:安慰剂组有5例(2%);本药组有18例(3%)。
背痛:安慰剂组有8例(3%);本药组有17例(3%)。
水肿:安慰剂组有3例(1%);本药组有16例(2%)。
呕吐:安慰剂组有12例(4%);本药组有16例(2%)。
便秘:安慰剂组有7例(2%);本药组有15例(2%)。
心绞痛:安慰剂组有3例(1%);本药组有15例(2%)。
关节痛:安慰剂组有10例(3%);本药组有14例(2%)。
疲劳:安慰剂组有12例(4%);本药组有14例(2%)。
异常疼痛:安慰剂组有11例(4%);本药组有13例(2%)。
发热:安慰剂组有5例(2%);本药组有13例(2%)。
体位性低血压:安慰剂组有14例(5%);本药组有13例(2%)。
瘙痒:本药组有12例(2%)。
下呼吸道感染:安慰剂组有5例(2%);本药组有12例(2%)。
窦炎:安慰剂组有5例(2%);本药组有12例(2%)。
鼻出血:安慰剂组有5例(2%);本药组有12例(2%)。
痛风:安慰剂组有7例(2%);本药组有12例(2%)。
四肢疼痛:安慰剂组有7例(2%);本药组有12例(2%)。
肺炎:安慰剂组有2例(1%);本药组有11例(2%)。
消化不良:安慰剂组有3例(1%);本药组有11例(2%)。
注意:病人数量包括肺动脉高压病人和其他症状病人,在某些安慰剂对照研究中,使用高于推荐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剂量,全可利治疗的病人比安慰剂组的病人发生率高的不良事件为头疼、潮红、肝功能异常、贫血和下肢水肿。
全可利治疗病人中发生率低于1%的不良事件为:碱性磷酸酶增加、过敏性休克、厌食、腹水、哮喘、房室完全阻滞、血尿素增加、支气管痉挛、心跳停止、中枢神经系统阻抑、脑血管病、胸痛(非心脏)、凝血时间延长、凝血时间缩短、结膜炎、膀胱炎、脱水、皮炎、注意力失调、皮肤干燥、十二指肠溃疡、排尿困难、瘀斑、湿疹、嗜酸性细胞计数增加、鼻出血、红斑、眼炎、情绪激动、气胀、胃肠炎、糖耐受量受损、痛风、血尿、咯血、轻偏瘫、脑积水、高血糖、感染、失眠、肠梗阻、过敏、乳酸脱氢酶增加、疲劳、性欲增加、易排便、情绪不宁、嘴溃疡、肌肉痉挛、颤搐、肌肉骨骼疼痛、心肌梗塞、鼻充血、梦魇、疼痛、恐慌、感觉异常、外周局部出血、畏光、肺炎、肾衰、肾功能不全、呼吸抑制、呼吸衰竭、不宁腿综合征、负重感、颤抖、皮肤变色、嗜睡、痰液增加、Stevens-Johnson综合征、蛛网膜下腔出血、出汗增加、心动过速、口渴、血小板减少、耳鸣、震颤、尿频、尿深、寻麻疹、迷走发射、心室心率失常、心动过速、眩晕、虚弱、体重降低以及眼球干燥。
实验室异常:安慰剂对照研究中,丙氨酸转氨酶(ALT)和天冬氨酸转氨酶(AST)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的发生率在全可利治疗病人中为11%(n=685),在安慰剂治疗组中为2%(n=280)。95名肺动脉高压病人接受全可利125mgbid治疗,12%病人的ALT和AST和AST增加3倍;70名肺动脉高压病人接受全可利250mgbid治疗,14%病人ALT和AST增加3倍。在接受125mgbid治疗病人中,2%病人ALT和AST增加8倍;接受250mgbid治疗病人中,7%病人ALT和AST增加8倍。胆红素升高至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,与全可利治疗的658名病人中的2名(0.3%)转氨酶升高有关。
全可利引起的ALT和AST升高是剂量相关的,发生于治疗的早期,偶尔晚期发生。通常进展缓慢,无典型症状,当治疗中断或者停止后是可逆的。持续用全可利治疗,转氨酶升高也可能自然逆转。
在所有使用全可利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,治疗组6.2%的病人和安慰剂组2.9%的病人出现显著血红蛋白降低(比基线值降低超过15%,且<11g/dl)。在125和250mgbid剂量治疗的肺动脉高压病人中,3%的病人血红蛋白显著减少,安慰剂对照组为1%。
观察到治疗组57%的病人和安慰剂组29%的病人血红蛋白浓度至少下降1g/dl。血红蛋白降低至少1g/dl的病人中,80%的病人血红蛋白减少出现在全可利治疗的前6周。治疗组68%的病人和安慰剂组76%病人的血红蛋白浓度在治疗期间保持在正常范围,还不清楚血红蛋白变化的原因,但并没有出血、溶血或者骨髓毒性。建议在治疗后的第1和第3个月以及随后每隔3个月检查血红蛋白浓度。
体液潴留: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,1611名严重慢性心衰病人接受全可利治疗,治疗期平均1.5年,在研究中,发现以前肺动脉高压研究中没有观察到的新的安全性结果。由于慢性心衰恶化而导致早期入院率增加,全可利和安慰剂组间的死亡率没有差异,在研究末期,全可利和安慰剂组病人间的总体入院人数或死亡率均没有差异,全可利治疗的前4-8周中观察到的入院率增加可能是由于体液潴留的结果。在试验中,下面这些症状表明体液潴留:早期体重增加、血红蛋白浓度降低、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和腿水肿发生率增加。在肺动脉高压病人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,外周水肿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,没有因临床恶化而很早入院的证据。建议监测病人的体液潴留症状(例如体重增加)。建议在出现体液潴留时采用利尿剂治疗,或者增加正在使用的利尿剂剂量。建议在全可利治疗前,对有体液潴留症状的病人用利尿剂治疗。
【注意事项】如果病人系统收缩压低于85mmHg,须慎用全可利。
血液学变化:用全可利治疗伴随剂量相关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(平均0.9 g/dl),可能是由于血液的稀释,多数在全可利治疗开始的数周内观察到,治疗4-12周后稳定,一般不需要输血。建议在开始治疗前、治疗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检测血红蛋白浓度,随后每3个月检查1次,如果出现血红蛋白显著降低,须进一步评估来决定原因以及是否需要特殊治疗。
体液潴留:严重慢性心脏衰竭的病人用全可利治疗伴随住院率升高,因为在全可利治疗的前4-8周慢性心脏衰竭恶化,可能是体液潴留的结果。建议监测病人体液潴留的症状(例如体重增加),出现症状后,建议开始用利尿剂或者增加正在使用利尿剂的剂量,建议在开始全可利治疗前,对体液潴留症状的病人用利尿剂治疗。
肝脏转氨酶升高病人的处理:
ALT/AST水平>3及≤5ULN,治疗和监测的建议如下:再做一次肝功能检验证实,如果证实,减少每日剂量或者停止治疗,至少每2周监测1次转氨酶水平。如果转氨酶恢复到治疗前水平,考虑继续或者再次使用波生坦(见再次治疗)。
ALT/AST水平>5及≤8ULN,治疗和监测的建议如下:再做一次肝功能检验证实,如果证实,减少每日剂量或者停止治疗,至少每2周监测一次转氨酶水平。一旦转氨酶恢复到治疗前水平,考虑继续或者再次使用波生坦(见再次治疗)。
ALT/AST水平>8ULN,治疗和监测建议如下:必需停止治疗,不考虑再使用波生坦。在转氨酶升高,伴随有肝脏损伤的临床症状(例如:恶心、呕吐、发热、腹痛、黄疸,或者罕见嗜睡或疲劳)或者胆红素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水平2倍时,治疗必需停止,不考虑使用波生坦。
再次治疗:仅当全可利治疗的潜在益处高于风险,而且转氨酶位于正常值内,才考虑再次使用波生坦,全可利以开始的剂量再次使用,转氨酶必须在再次使用后3天内进行检测,过2周后再检测,随后根据以上建议进行。
【禁忌】以下病人禁用全可利:
1、对于全可利任何组分过敏者;
2、怀孕或者可能怀孕者,除非采取了充分的避孕措施,在动物中报道有胎儿畸形;
3、中度或严重肝功能损害和/或肝脏转氨酶,即天冬氨酸转氨酶(AST)和/或丙氨酸转氨酶的基线值高于正常值上线的3倍(ULN);
4、总胆红素增加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;
5、伴随使用环孢素A者;伴随使用格列本脲者。
【药物的相互作用】
细胞色素P450系统:波生坦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1A2、CYP3A4、CYP2C9、CYP2C19和CYP2D6没有相关的抑制作用。全可利不会增加这些酶所代谢药物的血浆浓度。
波生坦是CYP3A4和CYP2C9的轻微至中度的诱导剂,伴随使用全可利时,被这2种酶代谢的血浆浓度可能降低。
华法令:伴随使用全可利,500mg每日2次,可使S-华法令和R-华法令的血浆浓度降低大约30%。长期接受华法令治疗的肺动脉高压病人服用全可利125mgbid,对凝血时间/INR没有临床显著的影响。对华法令无须另外调整剂量,但建议进行常规INR监测。
辛伐他汀和其它他汀:伴随使用全可利时会降低辛伐他汀和其它主要活性β-氢氧基酸代谢物的血浆浓度,大约50%。全可利的血浆浓度不受影响。全可利也降低其他主要受CYP3A4代谢的他汀类的血浆浓度,对于这些他汀类,须考虑他汀功效下降。
格列本脲:在接受格列本脲伴随治疗的病人中观察到转氨酶升高的风险。因此,禁止全可利和格列本脲联合使用,因考虑用其它替代的降血糖药物(见禁忌)。联用全可利可使格列本脲的血浆浓度降低约40%。全可利的血浆浓度也降低约30%。全可利也可能降低其他主要由CYP2C9和CYP3A4代谢的降血糖药物的血浆浓度。使用这些药物病人,须考虑血糖失控的可能性。
酮康唑:全可利和酮康唑伴随使用可使全可利的血浆浓度增加大约2倍。无需剂量调整,但应考虑全可利作用增加。
尼莫地平、地高辛、洛沙坦:全可利和地高辛和尼莫地平之间没有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。洛沙坦对全可利血浆水平没有影响。
环孢素A:伴随使用全可利可使血液中环孢素的浓度降低大约50%,联用全可利的初始谷浓度比单独使用时高大约30倍。但在稳态时,全可利的血浆浓度仅仅高出3-4倍。禁止全可利和环孢素A联用。
没有进行他克莫司的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,但可预计有相似的相互作用,建议避免将全可利和他克莫司伴随使用。
激素避孕药:没有进行与口服、注射或者植入避孕药的特殊相互作用研究。许多这类药物被CYP3A4代谢,当与全可利联用时有避孕失败的可能性,因此应采用另外或者替代的避孕方法。
【贮藏】室温保存,15-30°C。
【有效期】24个月
【生产企业】加拿大Patheon Inc.